冰球突破网站
首页
>冰球突破网站>冰球突破网站

校友徐承楠:教育 不是只培养几个尖子

作者:  来源:钱江晚报  发布日期:2014-04-09 浏览次数: 

  徐承楠简介:

  浙江温州人,1941年12月出生,1959年温州二中高中毕业,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物理系,同年被分配到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担任物理教师,此后在杭州二中工作至2004年退休。在杭州二中工作期间曾任杭州二中校长(1992年—2000年)。曾担任的社会职务有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、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、浙江省物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分会会长等。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。曾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、浙江省特级教师、浙红省功勋教师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工作者、全国先进工作者等。现任杭州二中校友总会名誉会长。

 


  徐承楠窝在驼色的真皮沙发里,背后的墙上,挂着“厚德载物”四个大字。

  从杭二中毕业的学生,至今还有人把徐承楠称作“偶像”。因为在他掌舵的8年时间里,杭二中在“三校PK”(指杭二中、杭高、学军中学)的升学战中,一直是“挺直了腰板”的。

  不过,回望那段岁月,徐承楠却始终刻意淡化硝烟感。“良性竞争”这个字眼,在他嘴里出现了好几次。

  “有时会剑拔弩张,但说到底,都是为了杭州的大教育。”记者面前的徐承楠清瘦儒雅,但只要跟教育有关的话题,他就不会给出温吞吞的反馈。

  说到素质教育,徐承楠更是几次提高分贝,猛拍大腿。他痛恨一切短视、功利的教学模式,对非常流行的奥数和疯狂英语,他也有异议。

  即便已离开一线多年,徐承楠依然像个低调坚韧的斗士,孜孜以求追寻着流淌在血脉里的“素质教育”梦。

  (以下记者简称“记”,徐承楠简称“徐”)

  
  【冰球突破网站】 联合>竞争


  升学率只是一个数字,升学率高了,就表示你这所学校最牛?我不认同。

  记:您是1992年开始担任杭二中校长的,当时有压力么?

  徐:这里面蛮波折的。其实1987年我已经是副校长了,但评上特级教师后,我向学校打了报告,辞去副校长职务。我很了解自己,相比于管理工作,其实我更擅长也更喜欢业务方面的工作。

  记:“辞官重教”,您的做法,不像是大多数校长的风格……

  徐:但现在回过头看,辞职后的那5年,给了我许多宝贵的东西。包括自身的积淀、教育风格的思考等等。所以1992年开始当校长,我应该说还是有准备的。

  记:“三校PK”那段往事,至今很多杭州人还在津津乐道。您觉得当时杭二中算赢了吗?

  徐:你这个说法不准确,教育不是靠好胜心,而是要靠诚心去搞的。竞争确实存在,但大家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,又不是上战场。

  记:到每年的毕业季,升学率、重点率这些数字,总是“客气”不起来的吧?

  徐:升学率只是一个数字,升学率高了,就表示你这所学校最牛?我不认同。

  当时网络也不普及,很多时候,每家学校就是把“榜”贴在校门口,也算是对老百姓有个交代。

  有一年,某所学校在校门口拉上横幅,大意是自己的重点率在杭州排名第一。但根据我从厅里拿到的数据,杭二中是全省第一。

  当时冰球突破网站学校就有老师抱怨了,我就劝他们,这种数字都是虚的,学生在冰球突破网站杭二中学到了什么才最重要。

  记:您这么淡定,难道就不鼓励学校去争第一?

  徐:第一当然要争啊,但肯定不仅仅是分数和升学率。当时我经常跟老师说,冰球突破网站的“第一”,包括食堂的“第一”,图书馆的“第一”,体育成绩的“第一”。哦,对了,当时二中在杭州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拿过十几连冠。

  记:“三校PK”这么激烈,您跟其他两位校长的关系如何?

  徐:冰球突破网站会定期聚会,去外面坐坐,或者一起到某个人的办公室。这种碰头,更多的是统一一些政策性的东西。

  像课时的安排,或者老师的奖金该怎么发。这些问题,大家如果达成共识和默契,就可以规避很多矛盾。我当时就觉得,除了竞争,三校更应该联合起来,创造杭州大教育的高峰。

  【冰球突破网站】 “老三题”>题海战术

  
我每天布置的作业,从来就只有三道题。别看少,这三道题并不好做,做完后还要写解题的体会。

  记:您曾公开说过:“我不相信,诚心诚意抓素质教育,升学率会低下来!”现在看来怎样呢?

  徐:至少我做校长的8年里,一直是诚心诚意去做这件事的。升学率和素质教育,就像天平的两端。一个是即时的、眼前的;另一个是长远的。

  你学校升学率不行,家长凭什么放心地把孩子送来?但如果孩子只是升了学,没有得到自身素养的提高,在我看来同样是不成功的。

  记:要在这两者间取得一个平衡点,应该是挺累的一件事。

  徐:对,所以需要很多观念和方式上的改革。素质教育,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,核心就是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。

  记:您自己就是教物理的,当时有过些什么尝试?

  徐:我知道,学生们都喜欢叫我“老三题”。因为我每天布置的作业,从来就只有三道题。别看少,这三道题并不好做,做完还要写解题的体会。

  我的上课方式,也比较“怪”。要上哪一章了,我让学生自己先去看完,在看的过程中把问题都列出来。课堂上的时间,基本就在解决这些问题。

  记:听起来蛮接近一种“放养”的状态?

  徐: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。因为在常规的应试教育下,学生不经意间就会变成被动体。

  我当时还开创了一个举措,如果哪个班级对自己有信心,可以申请免监考,这相当于一种集体担保。老师只要把试卷一发,就可以走了。

  记:您就这么放心大胆?

  徐:每次考试,平均会有10多个班级申请免监考。我当校长的8年里,只发现过一次违规作弊。

  学生为什么要作弊?因为怕考不好。当你把信任和自由交付给他们,他们内心善的东西会被自然激发,这同样是“积极性”的一方面。

  记:这种学习上的自信和自觉,是您观念中“素质”的一部分吗?

  徐:对,是很重要的体现。我跟你讲一个故事,1997年5月,杭州市号召全民参与疏通河道。我当时问高三的学生,你们要不要去,他们都说要去。我又问,下个月就要高考了,你们不怕浪费时间?他们怎么回答我——“老师,冰球突破网站都准备好了。”

  那年考下来,杭二中又是总分第一名。这不是偶然,而是信心和素质的一种关联。

  【冰球突破网站】 感性认识>分数意识

  
在家的时候,我会拿出铁块、铝块、木块,让他们判断哪些会沉,哪些会浮,然后再用事实印证他们的判断。

  记:在您看来,现在杭州的学校,素质教育被摆在怎样一个位置?

  徐:这个我不能乱说,毕竟离开教育一线已经十多年了。但我觉得,很多东西让人看不懂,很多时候“素质教育”也只是一个幌子。

  你看,现在小学就开始搞统考了。这等于从小就给孩子培养了一种习惯——学习是为了分数,是为了给父母老师一个交代。

  记:但这种情况似乎很多。

  徐:对,不光是家长,很多时候学校也要负一定责任。比如家教这个问题,越是常态化,不就越反映了学校的无能吗?

  我竟然还听说,有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去找家教,甚至说“我帮你去联系”,这荒谬到何种程度!

  记:你现在经常会去美国照顾孙子、孙女,有想过在他们身上延续自己素质教育的实践吗?

  徐:在尝试。像在家的时候,我会拿出铁块、铝块、木块,让他们判断哪些会沉,哪些会浮,然后再用事实印证他们的判断。我还会跟他们玩“捉迷藏”的游戏,用科学的方法,找出家里哪些地方藏着磁铁。

  这种逐渐积累的感性认识,比起从小灌输的分数意识,对他们以后的帮助要大得多。

  记:如果他们以后考不上好学校,你真的不担心?

  徐:美国的教育理念就是这样,我才不管你的孩子以后上哈佛还是耶鲁,我只管帮你把孩子的基础打好。这跟我的观点是趋同的:教育,谁说只是要培养出几个尖子?

 

(此文原载《冰球突破网站》2013年8月2日)

冰球突破网站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冰球突破网站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,请注明“来源:温州二高网”。
② 非本站原创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,请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站联系。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